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特别节目
河南制片“中”味十足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张莉    日期:2015-01-02 17:13:16    


采访人物
张志功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康   征  导演  
张剑锋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孟宪明  编剧
原雅轩  导演
汪   威  河南省微影协会秘书长


2013年,取材于河南本土文化的电影《新年真好》、《幸福的白天鹅》、《念书的孩子》连续四年斩获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2014年,河南本土影视作品《永远的焦裕禄》、《大河儿女》等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的影视制作,在国际、国内舞台上都初露锋芒。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河南本土电影来思考的话,这应该是河南的主创,包括了编、导、表和一些主要的资源,另外是河南的故事,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的主投资。

导演康征:河南本土影视应当是河南题材,或是河南人的题材。

导演原雅轩:它一定要有一些地方特色,你比如说跟河南的文化有关,跟河南的旅游有关,饮食有关,这个风景有关。

追溯河南本土影视的历史,要回到1979年这一年,河南拍摄出了第一部电视剧。此后产生的诸多优秀作品,如《黄河东流去》、《包公》、《焦裕禄》等,全部来源于河南本土文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导演康征:这些戏因为有河南本土特色,越是有特色越是世界的是吧,不管是飞天奖也罢,中央的金鹰奖也罢、都得了很多,尤其是在中南区,我当时是处长嘛,每一次评奖,金鹰奖河南都是第一位。

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本土文化在河南影视中的地位失守了。河南影视作品,越来越品不出河南味儿。

导演康征:这个时候,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包括编剧也罢、导演也罢、制作班子也罢、主要是外企,就是河南花大价钱请来一部分人拍出来了,应该说,外请的这些艺术水平技术水平都是好的,但是他就缺了河南味道。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21世纪初期至今,河南文化的力量渐渐释放出来,根植于河南元素的影视创作逐年增多。

导演康征:河南是文化民族的摇篮,河南的历史等于半部中国史,这个河南的文化积淀很厚,我们有幸生长在河南,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块沃土,河南人呢,不是搞不出好东西来,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部分立足于河南本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接连获奖。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首先反映的是,这个作者本体的情感的投入,没有这种情感的投入,你写不出这些有灵魂的作品。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念书的孩子》,这个电影获得了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上的金奖,同时也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其实电影讲的就是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条狗的故事。

编剧孟宪明:美国的朋友这样评价它,说孟先生,你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你念书的孩子一反好莱坞的编剧原则,没有悬念,没有坏人,没有冲突,但是你竟然让这么多人坐在屏幕银幕前,流了这么多眼泪,为什么。我感觉这些什么东西感动了我们,真情。

导演原雅轩:孟老师给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事实上孟老师也掉泪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到片尾,把小胆儿抛弃,小胆儿它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一个小精灵,它比开开更弱小,弱者在很多方面,它是需要强者去对它,要去理解它的。那么只有说你去理解它了,你拍摄出来的作品,才能触动观众的心灵。

编剧孟宪明:《新年真好》在美国得奖的时候,记者采访美国的孩子,说你看懂没有这个故事,小孩说看懂了,他说那他写的什么呢?这个美国孩子用了一个词,一个单词叫温暖。好的作品它是写人的情感的,写人的灵魂的。

但优秀作品的获奖并未改变河南影视制作的困境。市场,仍然是最大的难题。

河南省微影协会秘书长汪威:作品质量很高,作品充满了正能量,反应了社会的焦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它是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是作品为什么没在本省响起来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是公益题材。

导演原雅轩:我们来拍摄一些几乎可以说是公益影片,这样文艺类的影片,它的出路确实是非常困难,几乎是没有什么收入。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我们河南拍的很好的主旋律的作品,你真要去看,真感动人,可是它不进电影院,它不掏这份钱,他怎么去感知呢。

投入不足,好作品也难以赢得高收益。《好好的活着》与《念书的孩子》同一编剧、同一制作公司,境遇却如两重天。

编剧孟宪明:片子它缺少资金宣传,你这些东西我们做过统计,电影没有三百万大家都不知道你。你要大家知道就要三百万,它上哪拿这么多钱呢?所以它就一直做得不好,所有看过片子的人没有不感动的不行。

同类作品泛滥,导致审美疲劳。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整个电影的结构状态,类型结构状态,同类的电影,如果说,在同一个时期上的太多,那么呢,它就可能会使观众乏味。

创编能力不足,主题先行,也在制约河南本土影视的发展。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我现在尤其要呼吁,电影的剧本,前期的剧本工作,至关重要,一定要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开多个研讨会,多种形式的研讨方式,把剧本打造好。

导演康征:我觉得我们河南呢,就是主题先行的作品多一些,文艺作品要从生活里来,不是说你要表扬什么弄什么,那是不会流传深远的。

影视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机制也亟需完善。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还没有那些大制作,缺乏了大制作,那些能够领先文化,能够叫得响的,就是说在全国能够引起一种现象的影视作品,现在还是缺乏大制作

近年来,为鼓励本土影视发展,河南各界做着多方面的努力。2013年和2014年初,郑州市举办了两届“郑州本土电影展映月”活动,让2万多名观众走进影院,免费观影。郑州市委宣传部还积极搭建宣传平台,以提高郑州本土电影的影响力。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我们省文联现在也正在积极争取,就是我们一个优秀的文艺成果奖,我们想通过这些奖励机制,健全这些奖励机制,为更多的体制外的一些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支持。

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志功:作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还有全省的,我们这个联络协调指导单位的影视家协会,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评奖来引导正能量,语言对白能够具有典型性,情节细节都很讲究,制作也很精良,引导这样的作品。

随着河南对本土电影扶持力度的加大,对商业化运营的推动,新一代人才的崛起,河南本土影视制作,无疑会有新的更好的表现。

导演原雅轩:年轻人他们的思维都很活跃,所以,在未来的一年或者两年,肯定会有更多的在这方面的人才的涌现,他们一定会是,应该说是影视行业的主力军吧。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张剑锋:我也看好我们的未来,所以特别是现在年轻人这一代人,他对河南有一个也是比较有深的更深的感情。

编剧孟宪明:只要河南的作家自觉一些,真诚一些,老老实实的创作自己的作品,本土电影应该是前景很好。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周惠军(实习) 摄像: 杨宇超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