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筑梦中原
泥泥狗:千姿万态塑彩泥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玺雯    日期:2017-08-13 15:36:35    

人物采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  倪宝诚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
 


解说:在中国中部的小县城淮阳,由于盛产胶泥黄土,诞生了一种流传千年的玩具——“泥泥狗”,它被称为民间手工艺的“真图腾,活化石”。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 倪宝诚:“泥泥狗”如果做玩具的话。它应该大言不惭的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玩具,它存在了已经六千年到八千之久。我们任何玩具,都和它没法相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说是“泥泥狗”它的内容并非都是狗字,只几百种里面其中一样是狗,它把这些奇禽怪兽这些东西反映以前这个图腾,上面的花纹好多是对生殖崇拜的一种符号,它统统称为一个“狗”字。

 

解说: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很多淮阳人都会做“泥泥狗”。作为“泥泥狗”世家第八代传承人,许述章已经为之研磨了四十余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我家庭的上辈们都做“泥泥狗”,按谱系的记载我这是第八代了,我小时候我都记得我跟俺奶去太昊陵卖泥泥狗,俺做泥泥狗相传都有一句话,就是啥,谁家有一栈子泥泥狗就有一栈子粮食,我说这个栈子就是那个蓄粮食,盛粮食那个栈子,一栈子一栈子。它这个说明当时这个泥泥狗给做泥泥狗的这个艺人跟家庭带来有一定的收入。

 

 

解说:古老的“泥泥狗”,以打泥、搓坯、成型、染色、点花五道工序而成。器身融入古书、图腾精髓,造型多为奇禽怪兽,古朴怪诞,艳丽多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泥泥狗的制作它主要用当地的叫做胶泥,这个胶泥它一般情况下在淮阳的周边离地平面还有一米多到两米那么深比面粉还要细。把这个胶泥弄出来以后进行多方面的加工,进行捶打啊,这个泥弄好以后,再开始捏坯。这个坯捏好晾干,这个坯呢一般小个的能有一个星期它都干了,那现在有的做的大个有的得几个月才能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当然上面的这个花纹呢,它还是以点线组成的图案,这就是在很早以前叫做绳纹,格纹。其中上面还有太阳纹、叶纹。

 

解说:墨分五彩。泥泥狗以黑为基调,再以红、青、黄、白五彩饰于其上,通体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古朴中凝透着先人对于生繁不息的愿景与崇拜。

 

河南民间美术学会会长 倪宝诚:黑色玄又称作玄色,没根没底,没边没界,我们汉族人对黑也是非常崇尚的,认为黑色代表正义,所以泥泥狗始终是黑底的泥玩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泥泥狗上面它的花纹都是以点线组成的图案,上彩它有一种特色,就啥了,跟任何器具的上彩这方式不一样,从古至今都是用高粱杆上颜色。春暖花开正是不热不冷的时间,就开始做这个泥泥狗,那就是三月的了,四月的,做这个泥泥狗是做成白坯,把它存放起来,等来年的二月会卖。

 

解说:“三月的泥泥狗二月卖”。在当地的庙会上,由于造型精美,寓意丰富,“泥泥狗”一度占据主要卖品的位置,是香客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许述章:这个“泥泥狗”相传在以前它是伏羲文化的范畴,以前的“泥泥狗”主要是在太昊陵庙会上卖,它也是单单在农历的二月庙会它是主要的卖品。这它有一个需求就是啥,也是想让自己的子孙更旺盛,这就牵连泥泥狗里面对生殖崇拜这一个内涵的文化。谁买的泥泥狗多说明他家庭的下辈孩子多,人旺。

 

解说:2014年,“淮阳泥泥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泥泥狗”的传承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河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 刘春晓:像泥泥狗这样的,就是能够传承几千年这样的优秀的,民间的这样的非遗呢,那么我们一直呢都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一个优秀项目来进行保护,那么我们还这个收集一些传统的,就制作技艺的一些物件,就是把这个传统技艺的这些流程都记录下来,挖掘一些这个,它的历史的延脉的一些历史延脉哈。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玺雯  摄像:王海洋 雷鹏辉 张懿扬   制作:李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