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书法家王蒲青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亚运    日期:2015-10-09 17:30:04    

本期采访人物:

书法家王蒲青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

河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

河南省慈善书画院院长袁忠学

王蒲青学生宋茹


解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曾这样评价王蒲青的作品:“神融笔畅”。然而,40岁前的王蒲青却有十余年没有拿起过毛笔,直到她一位朋友的到来。

书法家王蒲青:他有一天,他拿着一张作品过来了,也字不多。他说,来,看看我现在写的字。啥字?《紫气东来》。拿过来了,(当时,)我都好长时间不写了,人家写出来的一个《紫气东来》啊。这时候呢,我都非常吃惊啊。我说你还在写啊,一看,还写的很好。

解说:这件事情重新唤醒了王蒲青对书法的热爱。1945年,她出生在河南温县,从小被父母要求习练书法。

书法家王蒲青:这个学着,学着,到上学的时候,就上了那么一个作为咱郑州市,河南省来说(的名家),唐玉润老师(的课),他教的我们美术课,上的他的班。再后来,就是说不上学了以后,我自己愿意学,就去唐老师他家,直接去他家找到人家,去人家家里学,就是每个星期都去他家里学一段时间。

解说:重新唤起书法兴趣的王蒲青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又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系统进修。

书法家王蒲青:学习期间呢,有老师亲自指导。那另外呢,还有这个放的国家(中国)书协、国家(中国)书法协会的一些重量级的这些书法家们的光盘(、磁带)。当时有那个他们(名家)在书写时的表演让我们参观,这就(让我)得到了很大的升华啊。

解说:1999年,王蒲青的小楷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她写的(小楷)比较匀净,然后呢,这个收放有度,所以看起来呢这个小楷写的是自由、变化。不像一般的那种小楷,写的比较拘谨。

书法家王蒲青:那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啥都不够了啊,觉得光写字,光在这里写字就是那点纸上的功夫。怎么办呢?学问不够,修养不够。上哪去要啊,这些啊?向书本,向字外的书,不光是写字帖了。字外的书,古今中外,这些名著(学习)。

河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近期,看她的书法作品集,也看到她对隶书和这个草书都有涉猎都有研究。实际上书法艺术它既需要博,也需要专。在专的基础上去博,就是说既要有主攻方向,同时也要研究其他书体,来这儿丰富一下自己的笔墨语言,所以说王蒲青在这方面做得还是非常好的。

解说:王蒲青悉心做了二十余年的书法教育。

书法家王蒲青:她(王蒲青老师)会手把手教我们,你这个笔顺应该从哪,哪个方向开始,或者它的起始怎样用笔,就非常亲切地教给我们。现在回想也觉得那个时候王老师非常慈祥,像妈妈一样。

河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司马武当:这是一个传承的问题,书法人就得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自己在学习,也要教育、提携后人。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解说:2014年3月8日,王蒲青书法艺术展在郑州市二七纪念塔展厅开幕。这是她多年来书法探索的一次总结。

河南省慈善书画院院长袁忠学:在搞展览期间,她把她自己的长处,隶书、篆书、小楷都展出了。社会反映一直很好,观展的人也比较多。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李强:在当代,女书家不说是凤毛麟角,至少还是很少见。那么,在这几十年当中,又能够不断的研习,深入的探讨,最终呢走出自己的风格就更属不易。所以呢,蒲青女士她在这方面做得好,走的扎实,将来还会走的更好。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亚运 摄像:范新帅 杨宇超 王海洋(实习)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