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画家陈又新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付亚运    日期:2015-09-09 15:18:13    

采访人物:

画家:陈又新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冯敏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

美学史学家、河南省文物研究院研究员:王蔚波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中国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冯敏:我认为陈又新在绘画上非常下工夫,画的种类也很多。他还非常注重传统,研究了唐宋以来古人的绘画。

美学史学家、河南省文物研究院研究员 王蔚波:陈又新先生的作品看了以后,让人感觉比较大气。同时,他显然是美术基础非常扎实。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我认为陈又新先生的画作只要这样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下去,他在弘扬传统中华文化方面一定会有一定的贡献。

解说:1962年,陈又新出生在上海。童年的他就表现出很高的绘画天赋。

画家 陈又新:(小时候,)一些(壁报)版面的年级比赛,我总是拿比较(好的成绩),经全校表扬,办得好,写得不错。中学的时候我在二中等各个学校,九中、八中像这样的重点(中学),我一般的就会拿(美术比赛)前两名吧。这些对自己呢,感觉是一种自豪,有一种鼓励。

解说:成年后,陈又新长期在郑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做研究员。在这里,他的艺术潜质得到了全面的滋养。

画家 陈又新:(当时)包括地毯啦等等种类的各项工艺美术,包括玉雕了,都牵涉了,工艺美术方面牵涉很大(都做了)。包括一些封面插图啊,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所以说我对不管什么,只要是艺术方面的东西,我是都喜欢。

解说:陈又新师从詹庚西、毛本华、西中文等名师,获益良多。

画家 陈又新:我对他们是很崇拜的。(詹庚西)他对我(的)印象,你看他教我的方式。他改画啊,真的,他每次都是手把手的。你的叶子多一点,为什么要多一点,为什么要少那一点。真的很严谨,构图非常严谨,非常严格的。他对我的艺术生涯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多,真的,知识财富。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我个人认为陈老师经过几十年的积淀,他到目前为止,他的独特的风格已经形成了,就是六个字,大气、豪放、创新。他画马既吸收了徐悲鸿先生的那种奔放、豪气、大气又细腻的一种特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创新,他的创新就是马似跑非跑,似奔非奔。

解说: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远远的高于生活。”陈又新是这一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秘书长赵会军:有一天,我记得我们有一次,我们到偃师去。在路上,他看到一匹马,追了好远。他要看马蹄子是怎么换脚步的,然后,马蹄子大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它(这)真正体现了他的作品就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画家 陈又新:要仔细的观察(生活),要尊重生活。你尊重生活了,生活才给你(创作好作品的)机会。你要去提炼,你要吸取它的精髓,生活才给你满意的回答。

解说:绘画之外,陈又新喜欢建筑设计。在他眼里,建筑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家 陈又新:建筑也像绘画一样,它是在于建筑的环境。比作园林其实它就是在地上画了一幅画,它需要意境,它需要意境的。它也是似像非像,形似,神似,它讲究这个“韵”。中国的绘画形式就是讲意境,讲那个深远,讲意境的深远,越看越想看,让人流连忘返。

解说:多年来,陈又新一直澄净其怀,坚守淡泊,砥砺求索。

画家 陈又新:自己啊,就是要继续这样静,平平的,平平淡淡的。因为啥,我自己喜欢这门艺术,所以说我不管走到哪一步,不要去想各个方面的,那些没用的(事情)。美是无止境的,(要)永远是,叫什么,勇往无前,对艺术去追求。


制片人:许国华 制片主任:张玉峰 编导:付亚运 摄像:孙亚康 范新帅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