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书画家陈濂波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张莉    日期:2015-10-14 17:57:28    

采访人物:

书画家陈濂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白金尧

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审杨振熙

河南省黄淮书画院院长袁士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白金尧:(陈濂波的作品)每一次都能给人一些新意,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新的想法,有一些新的发挥。作为一个艺术家,这是很难得的。

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审杨振熙:陈濂波先生现在书法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全国书法界影响很大;在绘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解说:1969年,陈濂波出生在安徽砀山。虽自幼喜爱书画,少年时候的他却一直苦于没有良师。

画家陈濂波:在班上有一个同学,他的书皮封面,有一个素描头像做一个封面。我当时就问他,这幅画是谁画的,他说是他画的。我说,不错,我跟你学画画吧。最后,跟他三天,整天放学啦,回家啦,整天跟他在一块,也没有画给我看。实际上,也不是他个人画的,是他邻居一个画画的老师(画的)。

解说:后来,陈濂波终于拜得县里小有名气的书画家陈秋萍为师学艺,直到老人过世。

画家陈濂波:他(陈秋萍)看到了我的书法、绘画,(说我)具备了一些,有一点天赋吧。你只要认真的去下功夫,去好好的去临字帖,包括绘画,去临那一些名人画谱,慢慢的要走上正轨的路子。在他的引路之下吧,逐渐的走向正轨。

解说:此后的陈濂波一直没有停下求学的脚步,2004年,他进入北京画院杨延文工作室进修。

画家陈濂波:他(杨延文)的画,不仅仅有中国传统经典笔墨的东西,还有西方比较抽象、现代的东西。我跟他学,自己的绘画理念、观念在这两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白金尧:他(陈濂波)吸收的营养比较丰富的,因为他的在学习方面呢,是比较刻苦的。

解说:“天道酬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陈濂波的作品两次入展全国书法篆刻家作品大展,多次入选全国性书画展览并获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白金尧:(他)打破了传统那种很规范的那种隶书啊,章草啊,所以说是显现出一种很潇洒、流畅的这种线条,所以说表现在作品上确实是让人很震撼的。

河南省黄淮书画院院长袁士珍:他的书画作品,书法、绘画、印章都非常好,很淳朴至真啊,大气。
解说:河南书画名家周俊杰曾这样评价过陈濂波,“一位有艺术才华尤其有着艺术头脑的青年”。在陈濂波的眼里,书法一定要“碑”、“帖”结合。

画家陈濂波:不要一味的贬低碑学。碑派的一些东西是一些比较阳刚、大气、雄浑的一些东西。不要老是写那些老是柔美、婉约、甜俗的东西(帖学),就像一个人吃饭一样。这样,对自己的艺术道路,艺术发展道路不好。

解说:陈濂波的绘画讲求“书写性”,这也成了他绘画的一种风格。

画家陈濂波:中国画离不开中国(书法)的线条。一幅绘画你如果没有线条的支撑,没有骨力的支撑,你这张(作品)就是说没有一种内涵的,这种笔墨的情调在里面支撑。就相当一个没有锻炼,好像有多病的人,软绵绵的那种感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白金尧:他(陈濂波)把书法和国画融入到一块,所以说也形成了这种像茂密的线条啊与简约的轮廓和勾勒啊,所以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一个是茂密崎岖的一种点染,还有简约的线条的一种勾勒。

画家陈濂波:我以后还要加大功夫,去读古今中外的历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啦、文学散文啦,这些有关这种文化(的东西)。文化,你艺术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看不到艺术,我以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因为艺无止境,学海无边。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付亚运 摄像:杨宇超 王海洋(实习) 制作:范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