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财富 > 中原名家
中医药文化学者许敬生
来源:《文化财富》栏目    作者:张曼    日期:2015-12-02 17:17:14    

采访人物: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 许敬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原党总支书记 韩进武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教务中心原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王庆宪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系原主任 董润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崔书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崔书克:许老师长期从事医古文、中医药文献、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医药文化,特别是对中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用一句话让我评价许老师的话,那么他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好专家和好诗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原党总支书记 韩进武:他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中医中药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么首先呢,中医药文化必须要搞通。如果说,只去讲究中医中药的发展,不去挖掘中医药文化,那么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

解说:1945年,许敬生出生于皖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 许敬生:家里边还是很贫困的,靠着国家的奖学金和打工,度过了我这六年从初中到高中的中学时代。因为受到当时一个班主任,语文老师,黄老师的影响,比较喜欢文学,后来就报考了郑大中文系。1971年底,分配到河南中医学院从事医古文教学,一直到现在。

解说: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的一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系原主任 董润生:中医这个东西你要真正进一步探讨,你非要有古文基础不行,你光看教材讲义那是有选择的。真正中医的大部分书都是古代文献,要想真正深入研究中医的理论,那你需要文学基础得过关。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教务中心原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王庆宪:现在来中医学院上学的学生,他都是刚刚从高中毕业过来的,他接收的都是现代文化科学知识,他突然接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好像是突然掉进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化深坑。那么医古文就是一个桥梁,它是从现代科学文化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学生们非常喜欢听许老师的课,因为他讲的课呢,非常有味儿。

解说:除了医古文的教学,许敬生还一直潜心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中医古籍的整理工作,著述甚丰。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 许敬生:可以说中医古籍用一个词来形容,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可是在今天,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古籍著作,很多中青年只能是望洋兴叹。对中医古籍的整理,既是个继承,也是个发展,既能指导理论也能指导临床。

解说:许敬生还带领团队深入乡间原野,实地考察中原中医药遗迹,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 许敬生:这里边有很多在各个地区都有中医药文化的遗迹。有的是医家的遗迹,有的是药材基地。但是多数还没有在大众中普及,好多人不了解是怎么回事。

河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原党总支书记 韩进武:在考察中间呢,他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险情。在考察“洛出书处”的时候,当时他们被困在里边出不来了。跟当地政府联系以后,派人去给他们解救出来了。

解说:一直以来,“中医没落”甚至“取消中医”的论调不时甚嚣尘上。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 许敬生:这个现象也不奇怪,因为人们对中医、中医学不理解。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古代科学,它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你必须从传统文化上来理解中医学,如果说把中医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传统文化就是它深深的根。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教务中心原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王庆宪:如果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能够解决所有的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那么我们中医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不能解决所有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那还得需要中医。

解说:为中医药文化事业奋斗的同时,许敬生也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

河南中医药大学离退休干部处原党总支书记 韩进武:他很有才华,而且通过撰写一些诗词去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仅是反映了中医药文化,而且它还有一些艺术性,形象和艺术也就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崔书克:他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积淀,赞美世界,讴歌生活,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情怀,是名副其实的好诗人。


制片人:许国华 编导:张曼 摄像:王海洋 (实习) 制作:范新帅